家長教師會
宗旨
- 加強家長與學校之聯繫及合作。
- 促進家長與教師之了解,建立共同合作之關係。
- 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能相輔相成,加強教育之效果。
- 支援學校改善教學設施及學生福利。
- 鼓勵家長向學校提供意見。
本年度委員
| 顧問 | 羅楚雲校長、黃晞彤姑娘 |
| 主席 | 施延齡女士 |
| 副主席 | 曾雅逸老師、盧玲玲女士 |
| 秘書 | 梁敏娜老師、章劍虹女士 |
| 司庫 | 林映彤老師 |
| 核數 | 馬穎娟女士 |
| 聯誼 | 莫澤金老師、彭詠儀女士、郭婉玲女士、王慧敏女士 |
| 執行委員 | 陳麗璇副校長、陳志雄助理副校長、江芙容女士、馬敬鉅先生 |
校長的話
我校每年均舉辦「真光聯校暑期英語遊學團」及「加拿大英語遊學團」,讓學生有機會到當地中學上課,體驗外國的學習生活,課餘時間學生會參觀當地名勝。至於住宿方面,師生會入住當地的寄住家庭。最近,從一位家長口中得知,他的女兒參加了「加拿大英語遊學團」之後改變了很多,待人處事成熟了,做事也比以前有信心,她希望女兒今年能繼續參加遊學團;而另一位家長亦表示願意全力支持女兒,希望能讓女兒多些了解以英語為語境的學習環境。聽見兩位家長如此支持女兒參加遊學團,實在令學校感到異常鼓舞,而這正是家校合作,讓女兒學習得更好的契機。 其實,家長參與的家長教師會活動原來真不少,例如中一至中六各級家長舉辦的升學講座、學習體驗日時,中四級家長與學生一起做義工服務、親子大學參觀、營運年宵攤位、親子義工探訪、家長教師齊通識講座等。透過這些活動,家長能深入了解學校課程、升學資訊及學校活動,更重要是能夠和女兒一起接觸新知識及經歷活動過程,讓大家一起學習、一起感受、一起成長……一位教育局升學及就業輔導組的督學就曾大力讚賞本校,說學校能提供多元化的親子活動,讓家長和女兒能共同參與「生涯規劃」,而我亦相信這是家長教師會的最大作用。
主席心聲
時光荏苒,轉眼間我在真光即將踏入第五個年頭。自女兒中一開始,我就加入了家長教師會,因為要處理會務,開會、籌備和舉辦活動的關係,常常要進出校園,令我感受到不少校園氣息,給我增添不少青春活力;加上能夠與女兒一起成長,並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家長,實在難得!
過去,我常常推薦《牽著蝸牛去散步》這篇文章給家長閱讀,出自台灣作家張文亮的一本繪本。我相信每一位家長看完後都會有不同的領悟,亦深信會有所得著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,我們在網上搜尋,一下子就能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,更習慣了即時的滿足:即時通訊、即時外送、即時回覆。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恰恰相反,是最不能「即時」的事業。當現代父母無時無刻地吼叫「快啲啦」,甚至給孩子報了不同的補習班時,有否想過孩子有否足夠時間去接收和消化?有否足夠時間休息?這是「愛」嗎?
當我們看著孩子時,可曾想過我們中學階段的孩子,正是那隻小蝸牛?他們背負著青春期的敏感與矛盾,在成長的道路上緩慢前行,而我們這些「牽繩人」,往往在焦慮中忘記了散步的本質,遺忘了什麼是愛。在親子關係中,我們常陷入「追與逃」的困境:愈是追趕,孩子愈是逃離。正如書中描述:當我們停下腳步,反而會發現沿途鳥語花香、滿天星宿,更能感受到微風送爽。
孩子的成長猶如農業的精耕細作。我們的孩子不是待組裝的零件,她們都有她的天賦、她的特質、她的節奏,她們有自己獨當的一面。也許她們思考很慢,但特別深刻;也許她們反應很慢,但格外細緻。這些並不是缺點,更可能是未來社會需要的特質。當我們感到煩躁時,請謹記書中那句:「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」。我們的青春期孩子,正是那隻帶領我們重新認識生命、重溫
成長喜悅的小蝸牛。
也許「我愛你」不用常掛嘴邊,但來一個深深的擁抱已是一個鼓勵,一種安慰,也是愛的表達方式。願我們都能在陪伴中學會等待,在等待中見證綻放。共勉之。
施延齡
香港真光書院家教會主席
會章
活動一覽
網上資源
eClass Parent App 資源
「家長智Net」
「家長智Net」www.parent.edu.hk 是教育局的一站式家長教育資訊網頁,家長可於網頁內取得關於親子關係、品德培養、管教子女、家長情緒管理等資訊。
處理學校投訴指引
聯絡我們
歡迎家長透過以下途徑提供寶貴意見:
- E-mail: pta@live.hktlc.edu.hk
- 家長意見箱 (位於家長資源中心門外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